中医认为,气血津液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如同滋养万物的雨露。气的推动、血的濡养、津液的润滑,共同维系着脏腑运转与生命活力。一旦气血失和、津液失调,身体便会亮起红灯 —— 从疲倦乏力到脏腑病变,皆由此生。
气的运行失常,在中医里主要分为三种情况。其一为气虚,指的是全身或某一内脏的机能出现衰退,常见症状有呼吸气短、疲倦乏力、精神不振等,仿佛身体失去了足够的 “动力”。其二是气滞,即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的功能发生障碍,表现为胸闷、胸胁痛、胃脘痛等局部的不适。其三为气逆,多是脾胃之气上逆,或是肺失肃降导致肺气上逆,比如常见的咳嗽上气、呼多吸少,都是气逆的典型表现。
面对气的这些失常问题,少林易元洗髓功有着独特的调节之道。在锻炼过程中,功法会根据自身的运动变化来导引气的运行和呼吸的节奏。练习者可随着形体动作的转换,让呼吸主动配合动作进行导引,采取自然呼吸的方法,达到意气相随、气引全身的状态。长期坚持,便能对气虚、气滞、气逆等症状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。
气的问题需要关注,血的失常同样不容忽视。因血失常产生的症状主要有血虚、血瘀、血热三种。血虚者,往往面色苍白或萎黄,常感头晕眼花、心悸失眠,手足也容易发麻;血瘀则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,且瘀血久聚不消,会阻碍营血的正常运行,使肌肤失去濡养;血热者多有心烦、身热之感,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吐xue、尿xue等情况。
而少林易元洗髓功在调理血的问题上,遵循着与脏腑相应的科学原理,坚持练习,能有效理气活血、疏通经络。
首先,它能改善血液生化之源 —— 脾胃的功能。血液主要由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经过生理变化生成,习练易元洗髓功对脾胃能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,可强化脾主运化、统血的功能以及胃受纳水谷的功能,从源头上为血液生成提供保障。
其次,有助于改善营气入心脉化生血液的作用。《灵枢・邪客篇》中记载:“营气者,泌其津液,注之于脉,化以为血。” 通过习练少林易元洗髓功,随着形体的导引,营气可经过脾胃转输到肺中,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,随血液滋养全身。
再者,能改善精血之间的互相转化。前人有 “气不耗,归精于肾而为精,精不泄,归于肝而化清血” 的说法,而肝藏血、肾藏精,二者关系密切。习练少林易元洗髓功可改善肝与肾的关系,促进精血互生,让肝血充盈、肾精充足,进而加强血液运化,通过气的推动为人体提供丰富营养,起到祛除百病的作用。
除了气血,津液的生理功能也至关重要。津液不足多由肺、脾、肾功能失常导致,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、皮肤干燥、小便短少、大便秘结等。坚持习练少林易元洗髓功,能有效调理肺、脾、肾、膀胱等脏腑功能。借助功法的形体运动,可改善津液的新陈代谢,促使水谷精微物质经过胃的消化、小肠的分别清浊、脾气的转输、肺气的宣降、三焦的通调、膀胱与肾的蒸化与排泄等一系列气化作用,让津液布散到全身,滋养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等组织。
由此可见,气、血、津液的生理功能对人体意义重大,但它们发生病变也十分常见。而传承千年的易元洗髓功,通过动静相济的修炼,能调和脏腑关系,让它们正常发挥各自功能,从而改善因气、血、津液运行失常所产生的各种健康问题,唤醒身体的自愈力,让气血津液回归有序运行,让生命始终保持活力,让衰老的脚步放缓。